避寒 避暑 农家乐 民宿 康养旅居网 | |
康养旅居时代的生活方式 | |
信息来源:王志远 浏览次数:303 | |
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中国社会经济基础明显提高,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明显增加,再加上中国老龄化社会逐渐突显,2030年以前,近4亿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和享老生活,已被国家提上战略规划日程。出台各种有关健康养老政策和印发相关文件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旅居康养趋于成熟,康养基地、康养乡村、康养小镇遍地开花,冬躲寒,夏避暑成为华北、东北、华东及华中部分省市的退休老人追求的生活方式,每年冬、夏的候鸟老人迁徙大军成为一景。 01 2025年我国就将进入老龄社会 过去数十年,经济发展催生了亚太地区的“婴儿潮”,随之而生的是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群体。虽然促进了地区的生产力和收入增长,但是随着这群庞大的群体逐渐老去和经济发展,留下的将是远超其他地区的老龄化速度。以前的人口红利,现在转而成为老龄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随着以世界工厂定位的亚洲各国的老龄化,养老问题将逐渐成为困扰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。其中最核心的中国,与这一趋势息息相关,参考日韩的惨痛教训,未老先富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等背景,很快我国老龄化将会成为一个紧迫的难题。2005年,我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%,老年型结构初步形成,20年后65周岁以上人口数目就突破1亿,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。根据预测,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,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,届时65周岁以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4%。到2050年的时候,老年人将接近3.8亿,占比27.9%,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大概会有一个老年人。由此可以看出,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。 02 养老服务业将会成为最具潜力的“朝阳产业”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的矛盾,困扰着“未富先老”的中国。通常意义上讲,养老产业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,特殊商品,服务,满足老年人一切特殊需求,包括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、医、娱、学等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所形成的一个产业链。按照产品类别养老产业可划分为:养老地产,养老金融,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。其中,养老服务业涵盖着老年人衣食住行,医疗服务,生活照料和学习娱乐,具有涉及面广、产业链长和贴近老年人需求等特点,是方兴未艾的“朝阳产业”,蕴含无限商机。随着老龄化的加速,劳动人口的日益减少,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,我国也将被迫调整产业机构,把越来越稀缺的劳动力转移到附加值最高的第三产业。因此,第三产业,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将会快速发展,这也将惠及养老服务业。预计在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.7万亿元,2030年达到22.3万亿元。未来5-10年后,建国后的第二代“婴儿潮”即将步入老年,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水平较高,消费理念相对较开放,对晚年生活的品质性和享受性的要求更高。并且敬老爱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,大多数的中青年人也经常为老年人采购老年用品,这些都是未来养老服务业易转化的潜在用户。 03 旅居康养的特点 居住时长:旅居康养不等同于旅游的“到此一游”,匆匆而按设计好的行程和线路花完我们预订产品的时间和内容。旅居康养时长一般在十天以上至一个月甚至更长。 时间自由:相对而言,旅居康养除了时间较长外,时间分配更加自由和宽泛。抵达旅居目的地后,基本上你预订的旅居行程时间都属于你自己支配,而不是像其他旅行方式,需要完成规定的消费内容。 空间宽泛:旅居康养具有弹性很高的空间范畴,居住于一个旅居康养目的地后,你可以按旅居时间长短,自由设计和规划旅居康养的空间。包括吃住行娱乐购等等,空间范畴不受制于基地,景区,景点等等。 地域明显:旅居康养目的地大都以“候鸟”形式出现。比如南下暖冬,北上避暑等等。旅居康养目的地首先是旅居客户根据和依据气候条件作为首选。选择适应身体需求的气候和环境,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。 完善配套:由于旅居康养的目的不同,所有对旅居目的地的配套设施,旅居康养客户有较高要求。居住时长和康养环境决定了配套越完善越受喜欢。比如:交通可以“快行慢游”,就医可以“快捷安全”,购物可以“就近方便”等等。 群体不同:旅居康养客户从目前来看,90%以上客户属于中老年群体。所以,旅居康养基地的选择,产品设计,服务规范以及服务内容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。 04 康养旅居时代的生活方式 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。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,最典型的旅游方式就是度假,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“多走多看”的诉求不同,休闲度假者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,以体验原居住环境所没有的异质化的生活方式,这种旅游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当休闲成为常态,旅游就成为一种休闲方式;当乡村旅游成为时尚,乡村旅居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乡村旅游未来必定走向乡村旅居时代。 现代旅游已开启休闲度假模式,休闲度假必须给人以自由空间,而不是流入标准化的滥觞。休闲度假使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得到最大的释放,其诉求便是差异化、人本化、异质化,甚至是高端化和定制化。 旅游生活化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旅游产品,而更追求个性化、体验化、情感化、休闲化的旅游经历,通过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获得愉悦。这是一种旅居,而不再是简单的旅游,如果说宾馆是解决旅游住的问题,那么当下流行的民宿是较为接近旅居的一种业态,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,应该是乡村旅居思潮的生动案例。但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原住民的生活。 从旅行到旅游,是从小众到大众的进步;而从旅游到旅居,则是从大众到小众的回归。只不过,这种回归是高端的、闲适的和更加个性化的,有时甚至是特殊定制的。这是旅游者消费心理走向成熟的结果。 |
|
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| |
康养旅居网 农家乐 民宿 酒店 宾馆 |